标杆案例
企业合规是全球产业链重构的关键
前几天和一个企业家朋友聊天,说到最近大家热议的美国和中国经济脱钩问题,问他怎么看,他说不可能,供应链早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比如一件汽车配件里,可能就有好几个零件产自不同的国家,有美国的,有欧洲的,也有中国的,如何脱得了?我说也是,置身事外的老百姓往往带着爱国的盲目热情,如义和团一样顾自耍大刀。
在言犹在耳的今年两会总理记者招待会上,李克强总理谈及中美关系,做出如下回复:我们应该按照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推动建立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尊重对方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寻求合作共赢。这于己、于人、于世界都有利。
那么,总体来看,全球产业链已走到了哪里?是不是需要调整与重构?它如今的核心问题在哪儿?日前,记者聆听了北京新世纪跨国公司研究所所长,原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王志乐先生的演讲。择其要点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的思路能有所启发。
王志乐认为,全球产业链的变化,今天有一个重构的问题。要谈重构就需要了解现状与历史。全球产业链大体有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叫做讲规律的阶段,就是这些全球型的公司,包括当年的跨国公司进入中国也好,还有冷战结束以后出现了全球市场,就把原来的价值链延伸到全球,构建了一个个企业的全球价值链,然后在同一个产业的各个价值链的汇合过程中形成了全球产业链。
1992年全球市场出现以后,全球价值链全球产业链形成,那时这些企业构建全球产业链基本上是按照市场经济规律。企业追求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规模效应和成本优势,竞争机制和效率优势,投入产出效益的优势,这些追求是按照经济规律来构建全球的产业链价值链。中国在这个期间很多公司也构建了自己的全球的价值链,像最有竞争力的企业华为,其全球产业链就很厉害。它自己公布有92个最重要的供应商,它把33个美国的供应商整合进来时,日本的啊8个,还有中国台湾地区的,还有欧洲还有8个。这92个公司里2/3是来自国际,把全球性价比最好的这些供应商零部件整合到自己的价值链里,构建了一个非常有竞争力的价值链。
类似华为这样的例子非常多。但是,从2000年开始联合国成立了全球契约组织,该组织提倡企业要讲责任,包括社会责任,环境责任,反腐败。为什么这个时候开始讲规则?实际上它发现了如果在企业引进市场竞争机制的时候,如果不讲规则,那么价值链虽然能够创造财富,但是它有可能给人类带来灾难,社会问题、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所以出现了提倡企业要讲责任这么一个趋势。但是单纯让企业主动承担责任,其实进展比较慢,因为很多企业要追求效益,不太愿意接受这些规则。
2008年是一个转折点,这一年西门子公司因为商业腐败被严厉处罚,震动了全球。因为那次处罚是16亿美元,监管四年。这个力度相当于十年后的2018年中国的中兴被处罚的力度。所以,很多的国际公司、全球型公司都在2009年以后强化合规,设立了首席合规官的职务,建立合规管理体系。
到了2018年中美贸易战以来,美国实际上打击中国企业的主要的手段就是规则,他认为中国企业不合规。而合规实际上指的是要履行合规义务。合规义务有两方面,一是外部的监管的法律、法规、监管规定,二是自身的合规承诺。
最近十来年,国际上这些全球公司也可以看作是全球产业链,如果一旦有一个公司违规被罚的话,这个产业链有可能就中断。第三个阶段,从中美贸易战已经发端,讲安全讲信任,特别是这次新冠疫情蔓延以来,特别像美国,把这个产业链的安全问题上升到了一个高度。它已经不是一般的规则,它要求讲安全。比如,4月8号,美国司法部连同国土安全部,国防部,国务院,商务部贸易代表部,六个部级单位一致向美国电信监管机构——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建议撤销2007年签署的对中国电信在美国开展业务的许可。
理由是什么呢?就是安全!他们认为这种非常敏感的产业区,要想做好这个产业取决于有相同价值观的可信赖伙伴国的合作,这就是把这个安全和价值观对应起来了。这样的做法,实际上违反了市场经济规律,但是现在开始这么做了,而且据我所知,大约有九个重要的国家最近都出台了有关规定,防止外国在新冠疫情期间收购他们国家的企业。当然这个目标很明确,指向就是中国。各国政府添加了地缘政治和价值观的因素。所以下一步的发展肯定是越来越突出安全和效益的博弈。在构建全球产业链中,今后肯定会出现一个比较尖锐的问题。
由于民族主义民粹主义的影响,各国政府往往倾向于在全球产业链调整和重构的时候,更多地考虑信任、安全甚至于价值观,使得产业能够自主可控。但是全球型的公司,他本身更愿意按照价值规律和竞争机制来调整全球产业链,更倾向于考虑成本规模,效率效益。像美国制裁华为,一年多到期,最近又延长了90天,那些华为的供应商和那刚才讲的30多家美国公司几乎全部一致的要求美国放松推迟制裁,因为他们是要做商业,对于这种政府和企业双方的安全和效益的博弈,决定未来全球产业链重构的前景。
只有一个东西是可能双方能接受的,那就是规则!只有规则的因素才可能企业能接受政府也能接受,所以全球产业链的重构将深刻地影响中国的经济,中国的产业链的发展。全球产业链布局的重构,将是以安全为导向的。
第二方面,全球产业链的重构过去我们关注的是布局的重构,而对规则的重构关注不够,实际上全球产业链重构不仅反映在地理结构的调整上,也反映在竞争规则的重构方面。中美贸易战以来,美国欧洲和日本三家,就这个未来的规则进行了七次对话,他们达成了一致。
有一些已经跟中方提出来,比如说市场准入要求对等开放,到时候中国要扩大开放;知识产权要求停止盗窃,停止强制转让;竞争中性对要素获取准入许可等等,这些实际上不光是对企业要求合规,它要求咱们政府的行为也要合规。
而且这几个方面我看中央这些文件,我认为咱们中国政府基本上是接受的,你比如竞争中性。在要素获取准入许可经营运行政府采购招投标,要实现对各类所有制企业都平等对待,克强总理在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已经这么写了。
另一方面对企业的合规要求,企业全面合规,反腐败社会责任,环境责任。这样一个规则上的要求,我觉得呢,我们是可以探讨的,而且我们觉得我觉得是可以接受的,她就是上我们的企业,我们的政府已经接受了这些新的规则,而这个是未来的全球产业链发展中软的方面的一个变化。我看到政治局常委会提出的要提升中国的产业链,实际上提升,我认为不光是硬件的提升也包括这个软实力,软实力是我们企业这么多年的一个弱点。
接下来的问题是企业怎么应对,王志乐认为中国企业在全球产业链发展的前两个阶段多落后于全球企业大约十年左右,1992年,全球性的企业开始构建全球产业链;而中国企业真正开始比较自觉的大规模地融入全球产业链,是在加入2002年WTO以后。2008年西门子违规事件,导致全球大型公司都高度重视合规强化合规管理的时候,中国企业真正开始关注合规,大约是在2018年,又是十年之后。
中美贸易战启动,中兴公司第二次被处罚以后,至于产业链安全问题,中国企业比西方国家企业并不晚。我在研究跨国公司的时候,2006年国内就展开了一次大讨论外资并购对中国企业产生的。产业安全问题大家就高度重视了,所以这个问题上呢,甚至于咱们有些题出来的时候比国外还早,但是前两个我们是落后的。
这些年以来,中国企业发展非常快,去年融入进入全球最大的500家企业名单的中国企业达到了119家(这里还没算台湾的企业台湾),美国才121家。中国从企业发展数量或者规模呢,已经可以跟美国旗鼓相当。但是我们的企业缺乏合规的竞争力,2018年就有四家中国企业因为不合规给被移出了排行榜,安邦、华信、海航、万达。最近引起全球关注的中国在美国上市的公司向瑞幸财务造假,而且中国政府破天荒由证监会配合美方做调查。
到底它问题在哪?美国方面已经高度重视中国企业这种严重违规,所以向美国证监会的主席甚至于呼吁美国投资者不要买中国的300多家在美国上市公司的股票。所以如果我们不合规,企业的全球产业链,它在全球金融的这个链条就可能被切断。
那么中国企业为什么会有这个问题呢?主要是我们对这个全球产业链的发展,只注意了这个硬实力的发展不太注意软实力,我们中国企业真正开始走向世界,是2008年以后。从统计数字上大家看的很清楚,2007年中国对外投资是200多亿美元,到2008年翻了一番还多。我们开始大规模走出去,但是恰恰在08年西门子案发生,全球企业全球产业链高度关注合规的时候,我们企业出去了,而我们往往不知道国际上的新规则在哪里!所以中兴被抓住的问题,美国人追究华为也是抓的是2010年前后的事儿。
所以我们最近调查中国企业在海外碰到的这个合规问题,有十个重要表现:像商业腐败,项目舞弊,很多家中国企业贴现走私逃税,财务造假,出口管制,知识产权数据保护,社会责任,涉及国家安全,这都是这些年咱们碰到的问题。整个来讲中国企业这些年发展很快,有的是融入的全球产业链,有的是自己领投了一个产业链。但这些企业呢往往注重竞争,但是缺乏合规意识。
所以在这一轮的全球打压中,虽然有很多政治因素和不公平,但是确实也有我们的企业对国际规则不熟悉,没有遵守规则,这个在国内企业有很多问题。我们引进了市场竞争的机制与市场经济,但我们不能够同时引进和高度重视市场竞争的规则,我们的企业将走不远,也做不大,因为我们往往缺少诚信合规的文化。如果我们在这一轮疫情之后要重建,再融入到全球的这个价值链重构里边儿。我们如果能够把这个合规问题搞上去,中国企业就有可能在未来的全球产业链重构中取得主动,而且产业链在中国这一段起码是高水平的。企业应该改变过去重视竞争而轻视规则的状态。
对中国政府来讲,应该抓住现在这个全球产业链重构的机会。我们前一段时间融入全球产业链做的很好,竞争机制发挥得很棒,中国企业在入市以后确实发展的很快,各条产业链都在中国集聚,中国成为了全球的工厂。但是在这一轮中美贸易战起步,到新冠肺炎疫情之后,发达国家的做法,特别是带来产业链重构的时候,我们政府我认为应该有一些清醒的认识。我看到一些文件包括5月11号的中央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国际市场机制建设的,和5月14号常委会上提到的产业链问题,我认为中央是很清醒的。
首先要把构建提升全球产业链作为我们的核心利益,因为产业链上游的研发设计,如果我们真脱离了全球产业链,事情会很麻烦。我们的技术长期只能处在比较,就是跟踪模仿多,创新很难超越。第二,我们缺乏的那些能源矿产有可能要被控制,最后我们的市场因为大量的中国的出口,每年都是16万亿人民币的出口,这需要有大量的就业,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要脱离全球产业链肯定不行。融入全球产业链就是三个层面。第一个是按照经济规律;第二个呢是要强调遵守国际规则;第三个呢是安全和价值观。
这三个里边儿呢,最后一个问题最难,因为美国的安全观美国的价值观和咱们是有很多对立的地方。但是在规则层面是可以讨论的,所以我认为下一段要不脱离全球产业链,尽可能和全球产业链融合的话。就应该在规则层面和发达国家来博弈。2018年当中兴出那个第二次出问题的时候呢,克强总理作了一个非常好的批示,后来发改委牵头七个部委出台了《中国企业境外经营合规管理指引》,国资委出台了《中央企业合规管理指引》。
习近平总书记在合规问题上非常重视,他在一带一路问题上强调要合法合规经营,还特别是提出在经营中要按照普遍接受的国际规则标准进行,而且他讲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就说要求企业在合法合规中提高企业竞争力,形成更多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我觉得这个思想完全可以用到我们构建全球一流的产业链上来。
小编微信:Crocso 如欲就法务与合规管理进行交流、培训、咨询等,可与我联系,将为您推荐大咖老师、资深专家和律师。